台湾的鹿港小镇台湾有一句古谚:“一府二鹿三艋舺”,是指清朝时期台湾三大城市之盛况。府和艋舺分指台南府和台北万华,鹿就是指鹿港。台湾的发展由南往北,鹿港小镇是见证者。这里非常繁荣,贸易发达,现在逐渐衰落。这里随处都是故事。1642年前荷兰人从这里登陆赶走西班牙人,开始统治台湾。郑成功也在祭拜妈祖之后利用涨潮偷袭成功,由鹿港的一个码头登陆,将荷兰人围困9个月后收复台湾。鹿港小镇遍地特色小吃。一个“童年往事”的小店成了很多台湾人追忆似水流年的地方。从早到晚,这里都不乏回来寻找童年的台湾人。长兴里的兴安宫外,86岁的阿嬷已卖了六十年的泰兴梅饼。九曲巷口,阿善师祖传秘方的十二味青草茶让人忍不住去品尝六十年前的古味。在埔头街和瑶林街买一兜传统制法的乌鱼子,吃一块泉州名师郑槌来台所创的凤眼糕,喝一杯冰爽消暑的“青蛙下蛋”,坐在吹糖人的小摊前发呆,都能让人有夏日寻幽思古之情思。这里的一些旧房子门窗上都爬满了青苔,石板路被踩得溜圆。除了镇上的古建筑,鹿港小镇上的普通民居也颇有情致。台湾四大家族之一鹿港辜氏的老宅,是鹿港民居的代表,如今已是民俗文物馆。全馆分为洋楼和古风楼,前者为西式建筑,意境幽雅,后者是传统的闽南建筑风貌,古趣盎然。馆内所藏颇丰,有18岁新娘穿过的三寸金莲,有用木炭热水的熨斗,有手摇的缝纫机,有昔日文人雅士脑力激荡所用的七巧桌等。日月潭畔邵族村落原住民面临现代危境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边,居住着台湾原住民中人数最少的邵族。邵族是台湾唯一“湖栖”的渔猎民族。邵族人能歌善舞,台湾光复后因为蒋介石每年都要来日月潭度假,邵族人村落也成为台湾最早的部落歌舞观光重镇,当时邵族人还自动请缨前往外岛前线劳军,足迹最远曾抵达金门岛,可说是台湾艺工队的前驱。
日月潭即使在今天,邵族仍然保留母系社会特征,女人工作赚钱,男人主内顾家,当然也要捕猎打鱼。整个氏族的主要事务话语权也被女性掌握,八名女祭师会在邵族的传统节日里主持祭祀活动。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,“湖上杵声”是日月潭八景之一。男孩子也要接受成人礼,也就是要敲断一颗牙齿。邵族人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。虽然保留自己的语言,但是全族人口不到三百,已经在近亲繁殖。为了避免邵族逐渐消亡,台湾政府出台了不少保护措施,鼓励邵族人与外族通婚,每生育一个孩子,就可得到6万台币补助,孩子读书也免费。虽然邵族的生活方式仍然以渔猎、农耕和山林采集为主,但是政府扶持发展的旅游事业也让很多邵族人浸染出现代意识。日月潭畔有座邵族风情馆,里面除了陈列民族服饰,主要还是销售旅游产品,包括灵芝、鹿茸、鹿胎以及中草药等。野柳地质公园演绎沧海桑田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一切?只有时间。在台北县的野柳地质公园,你不得不震撼于时间的无穷力量。野柳是一个狭长的海峡,陆上部分53公顷,海域部分404公顷。野柳奇岩是世界奇观之一,它是受波浪侵蚀、岩石风化及海陆相对运动、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而生成的罕见地质景观。
野柳地质公园走在这里,一低头你能发现石头上的古生物化石。有的成圆盘状,有的成展翅待飞状,还有的像一根根的砂棒。这些说明当年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宜生物活动。旁边岩石上有无数个小圆洞。每年都有几个月海水裹挟着砂石冲卷洗刷岩石,潮涨潮落间,砂石乱转,逐渐就在岩石上打磨出一个个小圆洞。这是千万年作用的效果。最最令人惊叹的还是女王头。这是一块风化的石头,因为酷似女王而得名。她眺望着大海。由于风化厉害,她的脖子越来越纤细而匀称。台湾唯一上市旅游公司凤凰国际旅行社的导游说,可能只要十来年,她的脖子就会折断。政府曾经谋划人工挽救,但是顾忌到在这个纯粹天然的地方,任何人工的痕迹都是对大自然的侵犯而作罢。故宫博物院60万件藏品全部看完要30年几乎所有旅行社的台湾游都会安排游览故宫博物院。这里珍藏的60万件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、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,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,分为书法、古画、铜器、玉器、陶瓷、文献等14类,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展品,每3个月更换一次。一个人要看完全部展品,需要30年。
故宫博物院这里价值连城的极品数以千计,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、散氏盘;玉器中的翠玉白菜、辟邪雕刻(六朝古墓出土);书法中的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;颜真卿、宋徽宗(赵佶)书法手迹;画卷中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;瓷器中的宋、明、清名窑名家亲制品,官窑制御用艺瓷等,还有大量为目前有关当局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。尽人皆知的翠玉白菜原陈列于北京永和宫,是一名妃子的嫁妆,由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、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,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,白色的雕成菜帮、菜叶自然反卷,筋脉分明,上面攀爬两只红色的螽斯虫。螽斯虫,俗名“蝈蝈儿”,繁殖力很强,有子孙绵延之意。另外还有一块几可乱真的“红烧肉”,雕刻精细,形象逼真,世上少有。宋代青瓷器中质地最好也是最为罕见的汝窑瓷器,现存于世的仅67件,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23件(另外北京故宫有17件,上海博物院有8件,英国大维德爵士基金会有7件)。西周青铜器毛公鼎,上面刻有多达497个字的铭文,至今仍然是商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。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于1928年在安阳小屯被发现,当时掘得5万多片,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超过一半。